leave147333
2012年4月17日 星期二
看戲報告_歐蘭朵
《歐蘭朵》的演出,是一位偉大的導演與一個偉大的演員—羅伯˙威爾森與魏海敏的相遇,今天的演出開始之前有一場導聆,讓我更加了解這齣戲的特色與羅伯˙威爾森的一些觀念與製作手法。羅伯的劇場基本上是一種「景觀」,有很多的小細節、很強的繪畫感,而這些在節目一開始時我就強烈的感受到了,一開始,隨著一聲聲有震撼力的音效,觀眾席的燈一部份一部份慢慢暗至全暗,然後,一片漆黑中,出現了一點亮光,而亮光中央的只有歐蘭朵蒼白的回眸,這樣的畫面重複了三次,但一次比一次帶給我的震撼感卻越強烈,而這只是開始而已。
我覺得這齣戲改變了我從以前的看戲的態度,著重的不再只是劇情或演員說的台詞,台詞在這齣戲裡,就像是音效。魏海敏每一個優雅的舞動、伸展的身段與迷人的唱腔;變化多端又獨特神秘的燈光以及簡單卻讓我嘆為觀止的舞台與燈光的結合,在這個舞台上,每一個因素都那麼的分離獨特卻又那麼的密切、每一個因素都同等的重要。歐蘭朵這部戲中的每一瞬間的畫面變化就像是畫一般,如果只著重在看得懂情節或聽得懂魏海敏所說的每個字,那麼我想失去的會比得到的還多得多。
歐蘭朵中的幾幕表現手法著實令我印象深刻,例如:背景只有一小塊白色的佈幕,當歐蘭朵手中的劍一刺,那塊佈幕就以燈光呈現漸層的紅,以見紅表示見血;背景以清一色的黑為底,除了背景之外,光只打在魏海敏身上(甚至就連背景也是光),而有時當魏海敏一旋身,光在同時間收掉,魏海敏就隱身入黑暗中,讓這獨角戲增添了更多的戲劇感與神秘感。其中還有整個舞台是漆黑的一片,觀眾什麼也看不到,但魏海敏高亢的唱腔卻清晰的傳入觀眾耳朵裡,而這也是羅伯˙威爾森想表達的--將畫面與聲音分開來感受。羅伯曾說過:要看清楚畫面,就要把聲音關掉;要聽清楚聲音,就要把畫面關掉。一次只用一種感官來感受,我們將注意到更多的小細節,也感受得更加仔細。
歐蘭朵也運用了類似「影子」的手法,例如白色的背景與全黑的演員身影,還有一幕,觀眾隔著三層薄紗來看演員,而演員的身影清晰又帶有一種朦朧美,這樣的表現手法是我第一次看到的,我之前看過的戲,光都打在演員身上,每個臉部表情與動作都是重點,但歐蘭朵卻讓演員呈現一片漆黑,不僅沒有模糊了觀眾的焦點,反而加強了觀眾的注意力,讓魏海敏每一個細微的動作都牽引著我們的視線。
歐蘭朵是一部令人難忘的戲,無論是魏海敏的唱腔或是燈光舞台的表現手法都是令人印象深刻的,雖然有些劇情方面的呈現方法很抽象,但無論看不看得懂,我覺得這部戲都是值得一看的。
看戲報告_聚焦
高度的專注,與專業,一到水平的光線打在所有舞者的身體上,沒有音樂,只有純然的身體擺動、伸展,安靜得,只聽得到舞者的腳在地板上發生的相遇,以及舞者快速卻規律的呼吸聲,這是第一支舞--灰色。
第二支舞Pas de deux,是傳統的芭蕾,舞者優雅的動作、浪漫的氛圍與高技巧的舞蹈,讓人感受到戀愛的甜美同時又感受到典雅的氣氛。接下來的「魄」,是我最喜歡的一支舞,鼓聲讓人熱血沸騰,舞者強而有力的舞蹈,結合中國風味的武打動作,讓人體會到力與美的結合。舞者的每一個動作都伸展到極致,一揮拳一抬腿都虎虎生風,可是又同時帶著舞蹈姿勢的優美不粗俗,強而有力的鼓聲、音樂聲與視覺感受,大大的震撼了我的心,這種撼動的節奏,觸動激昂的靈魂,掀起澎湃的躍動。
白之三,由林懷民所編的舞,這支舞一開場就讓我小小驚訝了一下,因為舞台上所有的翼幕都被撤走了,這還是我第一次看到舞台上的燈光及電線大剌剌的呈現在觀眾面前。仨,是一支可愛的舞,由三個男人搭配三張椅子來跳,配樂是有民族風味的手風琴,呈現可愛俏皮的感覺,其中有許多表現男人力量的動作,但又含有一種馬戲團式的幽默,覺得「每個男人心中都住著一個小男孩」,讓人感受到男性可愛又有魄力的力量美,又覺得其中有許多多變的可能性與發展性。
春之祭,是這場舞蹈演出的重頭戲,幕一揭開,舞者像信徒般的舉行一場儀式,而之後上場的女性我想代表的式「祭品」,整支舞沒有冷場的地方,還帶有儀式般隆重而神聖的威嚴感,發展出一些些的劇情,沒有語言也能感受到強烈的戲劇張力,在舞蹈中的戲劇張力,真是不可思議!
我很喜歡這次的演出,整個節目的安排節奏頗快,以現代舞居多,讓人感覺輕快明亮,又同時體會到舞蹈與舞者身體結合的美麗及魅力。
看戲報告_網球王子音樂劇
意外得到這張網球王子音樂劇的票,雖然我沒有在看網球王子的卡通,可是看完這部音樂劇之後還是覺得頗有趣,演員都是日本最近的年輕偶像,而這次的觀眾也有不少的日本人,讓我喜歡的是它的燈光及一些戲劇表現手法,都很有創意且有趣。
一開場,演員由一樓觀眾席大廳的門跑出來,唱唱跳跳的歌舞讓我覺得好像在看一場演唱會,但我很喜歡他的燈光,由其是打網球的部分,沒有真正的網球,而是用燈光打出來的一顆小小的光在網的兩邊製造迅速掠過的感覺,就像一顆網球被球拍擊中而飛到另一邊的樣子,真的讓我很驚喜。
我也喜歡他的一些表現手法,例如:地點雖然是同一個地方,但是會轉換佈景與觀眾之間的相對位置來製造從不同角度來看球賽的感覺,而且演員們打網球的姿勢雖然有運動員的力道與大部的姿勢,但小細節的動作卻是像舞蹈般的優美,讓人覺得他們其實是在跳舞。舞台的背景在有些時候也會用電腦投影,例如卡通中有些特效--背後冒火之類的,會安排演員的走位到背景幕前並在背景上做出特效,而網球王子卡通中,有些時候會有角色跳脫劇情出來對觀眾解釋某些事情,他也做到了這個效果,將燈的焦點集中在說話的演員上,其他部分較暗,並且還慢動作處理,真的頗有趣!
在節目接近尾聲的時候,還有驚人的特效:鋼絲吊人及煙機的運用,做出卡通中非人能做的動作與效果,雖然我覺得整體給我的感覺比較像是演唱會,可是還是很有趣,而且能看到這樣的表演也是一種不一樣的體驗。
看戲報告_拜月亭
小時候曾跟著爺爺奶奶看過幾齣傳統廟宇戲台上演的歌仔戲,那時候雖然看不懂,卻也知道自己不喜歡,因此到了現在,我還是甚少接觸傳統戲曲的部分,無論是戲劇或是傳統音樂,不過今天看過了這部浪漫的傳奇--拜月亭之後,我對傳統戲曲大大改觀,也讓我開始對它產生了興趣。
布幕一拉開,就給人一種驚喜,舞台的設計特別又具特色,以部分的圓弧階梯在舞台上形成一個特別的空間,可以是遠方,也可以是另一個不同的空間。最讓我喜愛的一幕,是男女主角在月下盟誓的那一幕,兩個兩情相悅的男女之間的甜蜜、對未來的憧憬,就在那一瞬間形成一種濃烈的情感,滲入觀眾的心,而且這一幕的呈現方式也頗有趣,以燈光來代表月光,雖然沒有真的看見月亮,卻也讓人感到月亮就在抬頭不遠處。
這齣拜月亭雖然是浪漫喜劇,可是我覺得它背後有許多無可奈何的隱喻在裡頭,在那個時代的男女,受禮教的束縛甚深,就算是在兵荒馬亂的動盪時代裡也難拋棄,而拋棄了,也難免遭受非議。兩情相悅要論及婚嫁,在現代並不是件難事,可是在那個婚姻講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裡,「兩情相悅」若沒經過長輩同意,就是一件不合禮教的事。
對觀眾來說,因為這是喜劇,所以最後的結局安排是歡喜大團圓,但同樣的事件如果發生在現實生活中,很可能就不這麼歡喜了,要是最後蔣世隆沒有高中狀元,這齣浪漫喜劇是否就成了悲劇?要是王瑞蘭跟蔣世隆都因為想為對方守身,而不願再次結婚,即使他們的新郎新娘就是彼此,他們永遠也不會知道,也不會有機會在一起。我想這就是戲劇與現實生活最大的差異,經過編劇安排,我們可以主導這齣戲是悲劇、是喜劇、是鬧劇、亦或是荒謬劇,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只能走一步算一步,沒有事先設定好的台詞動作、沒有安排好的劇情。
我喜歡這齣拜月亭,它改變了我對傳統戲曲的刻板印象,加入了許多現代的詞句用法等新穎的東西讓觀眾會心一笑,也顯得更加活潑有趣,我想看過這麼棒的豫劇之後,我會比從前更多加接觸傳統戲曲方面的表演,而且這是一種文化的保存與創新,值得我們去多加了解它。
看戲報告_保羅泰勒舞團
沒有華麗的動作、沒有故作莊嚴的沉重場面,也沒有激情愁苦的情景,保羅泰勒的舞蹈給人一種樸實自在卻又不流於單調的美感。這次保羅泰勒在台灣有三場演出,只看最後一場的我,看完表演後,其實很後悔前面兩場沒有看,因為保羅泰勒的舞蹈淺顯易懂、自然不做作,卻又具有豐富的戲劇張力,就連不懂舞蹈的我也深深著迷。
第一場的「意象(Images)」,剛開幕時,燈光只集中在舞台中央的部分,舞者的動作也是安穩的、緩慢的,可是接著音樂慢慢變輕快,舞者的動作越來越活潑,背景的鋼琴聲跟舞者的動作融合,再加上柔美的燈光,給人一種優雅卻又不失俏皮的感覺。
第二場的「變(Changes)」是世界首演,也是今天三幕表演中我最喜歡的一幕,保羅泰勒採用「復古」的感覺來設計這整支舞,以60年代為背景,採用約翰藍儂等當時代知名歌手的歌曲來做為整支舞的音樂背景,服裝以華麗為主,呈現當時代的風格。一開場,雖然沒有五顏六色的燈光,可是從兩邊斜灑過來的光線,再加上舞曲,讓觀眾一眼就知道場景是一間舞廳,整支舞給人的感覺有點墮落、有點糜爛,可是卻又讓人不自覺地想跟著他們一起墮落、一起糜爛,但墮落糜爛到一半時,中間卻又突兀地插入一場舞,是睡夢中的小男孩,夢見一個像小精靈的人帶著他遨遊整夜,單純、童稚,不禁令我回想起我的童年,在我們準備睡覺時,媽媽總是會用音響撥放童話故事,直到我們睡著,這種溫馨的感覺跟前面形成一種極大的反差。到了後段,場景又回到奢華糜爛的舞廳,呈現一種反差、對比的感覺,保羅泰勒編的舞大部份都取材自我們的日常生活,我想他想表達的,或許是小時候純樸可愛的小孩,經由整個社會的洗練,被汙染、學會墮落,變得不再純樸可愛的感覺。套用華盛頓郵報中的一句話「保羅泰勒以一目了然的舞蹈形式捕捉一個時代,然後將它巧妙把玩,變成對大眾及其生活的評說。」
第三支舞,「普羅米修斯之火(Promethean Fire)」,保羅泰勒讓舞者必須使用大肌肉群牽引身體舞動,而不是像工筆畫一樣表現出精密的細節與紋理,當那所有舞者疊在一起形成一座塔的經典一幕,我只能用「嘆為觀止」來形容,不但沒有零亂的感覺,反而有種整體感的美。當它全部都用紅色的燈光灑在舞者身上時,在配合上舞者的動作,雖然不明顯,可是卻給我一種「掙扎」的感覺,就像我們在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挫折,而我們常常在挫折中掙扎,有些人力爭上游,也有些人自甘墮落。當整支舞到後面,燈光漸漸暗下來,呈現一種陰森的感覺,卻不令人討厭,反而讓人肅然起敬,引用紐約時報的一句話「它壯麗輝煌、莊嚴肅穆,並且進入了精神境界,顯而易見,它也是保羅泰勒編導的最佳舞蹈作品之一。」
這是保羅泰勒第三次來台灣表演,我覺得自己很幸運,有機會見到他們的表演,也很可惜沒有看到其他兩場表演,就算保羅泰勒今年已經高齡七十八歲了,但我想只要保羅泰勒的精神不滅,這個世界上就不會缺少具有爆發性的美麗舞蹈。
看戲報告_2009春鬥
第一支舞《緘默之島》,舞台上只有一張桌子,穿著一模一樣的男女舞者在桌子週遭舞動,一開始是白色的光,但到了中途燈光畫面突然變成黃色的,從這時開始,兩人之間的互動一來一往、若即若離,就像男女之間的愛情關係,有分秒不離的甜蜜,也有互相怨懟的疏離。這支舞給我的感覺是「互動」,一個舞者先舞動後,另一個舞者才像回應似的舞動起來,就像兩人在訴說著什麼似的。
第二支舞《流魚》,幕一掀開時,穿著灰黑色衣服的舞者排成一排,感覺跟黑色的背景幾乎融為一體,只有一道白色的光橫過他們身前,令我感到有趣的是,接下來舞者像流水般由左而右或由右而左的擺動身軀,而身體的不特定某個部位就因身體的擺動而進入光區,在舞者身上造成有些片段碎裂的光,像在看電腦動畫一樣,令人感覺新奇。中途,整個場上全亮,但舞者的動作及音樂都給人一種詭譎感而且節奏頗快,之後畫面變成藍色得更有一種詭異的味道。這支舞我最喜歡它的最後一個畫面:舞者由左下舞台到右上舞台排成兩排並往外散去,兩排舞者中間有一人由左下舞台快速跑至右上舞台,整體畫面感覺很乾淨漂亮。
第三支舞是林懷民編的《望春風》,一開始時沒有音樂,只有舞者輕輕的在一個小光圈中擺動,而當光圈越來越大時,舞者卻悄悄走離光圈。英國鋼琴家史蒂芬˙賀夫彈奏的輕快板望春風,像音樂合的輕音樂叮叮咚咚的響起,舞者就像音樂盒中轉來轉去的娃娃一樣,伴隨著輕快的音樂在舞台上舞動著,但又給人一種在等待著什麼的哀戚感,就像外表的光鮮亮麗是一種偽裝,把內心的真實情緒隱藏起來一樣。
第四支舞是羅曼菲的《愛情》,這也是2009春鬥中我最喜歡的一支舞,舞者之間的舞就像戀愛般深情動人,又帶著一點魔幻與神秘感,橘紅色的畫面讓人覺得溫暖又熱情,就像戀人之間燃燒的愛情火焰,但突然又變成藍色,給人一種幽深感,讓人覺得愛情是一種魔術。畫面又轉回橘紅色,而橘色的成分多些,我覺得有一股「優雅的熱情」。中間有一段,是一位舞者被遺留了下來,就像被拋棄了似的,深藍帶紫的光,莫名的讓人覺得感傷。但最後還是回到快樂的節奏,每位舞者都換成的不同顏色的服裝,橘紅色的熱情畫面再現,粉紅色的甜美、紅色的火熱愛情,這支舞道盡了愛情的酸甜苦辣與戀愛時微妙的心情變化,這也是我為什麼最喜歡這支舞的原因。
最後一支舞《牆》,讓我覺得既逗趣又有點緊張與詭異,整支舞的節奏性強,舞者動作的一致性高,一出場就以相同的節奏、間距形成一個矩形圍著整個舞台,就像牆一般,而這面牆究竟是阻礙?是保護?是拘禁?或是敵人?心的障礙?我印象頗深刻的一個畫面,是有光從舞台後面透射出來,在我們的生活中,牆無所不在,可以是有形的牆,也可以是無形的牆,這個畫面就像一座有裂縫的牆,會透光,而Leonard Cohen說:「每一個生命都有裂縫,如此才會有光射進來。」
我一直很喜歡雲門舞集2,因為它比雲門舞集1感覺更有活力、更年輕,希望將來雲門舞集能有更多經典作品,我相信它們是大家的期待。
看戲報告_傻瓜村
這部戲給我的感覺很極端:可愛,但也很諷刺。劇中村裡的人看似傻瓜,但我們以什麼標準來衡量「傻」與「聰明」呢?劇裡頭蘇宛彭對馬正賢所說的一段對話讓我印象深刻:如果學習只能你問我問題,而我卻不能問你問題,那麼我只能學習到你所要我學習到的,難道我想知道的都不能算是真正的知識嗎?還有,醫生對村長所說,村長只剩一年可活,但醫生卻說「你還有一年的美好時光」,這些在我們看來是愚笨的村民,或許他們是裝笨,也或許他們是真的笨,但如果這樣的愚笨可以使得人們更加單純的相處、更加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那麼活的愚笨又為常不可呢?劇中人物的動作與所做所為看似都笨得可以,但說出來的話卻有更深一層的涵意讓觀眾去思考,我想這是這部戲很妙的地方。
這部傻瓜村的舞台很簡單,整體風格由板畫加上剪紙所構成,簡簡單單就呈現了藝術群所想呈現的中國少數民族的味道,我覺得有趣的是舞台中央的一塊景片,這樣簡單的一塊景片,就代表了屋內、屋外與樓台,全看演員們怎麼與這塊景片發生關係。
服裝的部分我很喜歡,雖然這樣的服裝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因為這是服裝設計與導演討論出來,擷取中國部分少數民族的一些特色所拼湊出來的,但我覺得這樣的服裝雖然不寫實卻很有味道,可愛又不失這部戲所想表現的鄉村味,而同樣的,配樂也是,可愛俏皮又讓人一聽就覺得很有中國味兒。
雖然聽過劇評會後,知道了老師們評論這部戲的一些優缺點,但我還是認為這是一部成功的戲,因為我覺得它傳達了它所要告訴觀眾的,寓言的部分,也成功的以可愛的手法讓觀眾會心一笑,或許這部戲有它不完美的地方,但卻讓人印象深刻。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