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7日 星期二

看戲報告_保羅泰勒舞團

沒有華麗的動作、沒有故作莊嚴的沉重場面,也沒有激情愁苦的情景,保羅泰勒的舞蹈給人一種樸實自在卻又不流於單調的美感。這次保羅泰勒在台灣有三場演出,只看最後一場的我,看完表演後,其實很後悔前面兩場沒有看,因為保羅泰勒的舞蹈淺顯易懂、自然不做作,卻又具有豐富的戲劇張力,就連不懂舞蹈的我也深深著迷。 第一場的「意象(Images)」,剛開幕時,燈光只集中在舞台中央的部分,舞者的動作也是安穩的、緩慢的,可是接著音樂慢慢變輕快,舞者的動作越來越活潑,背景的鋼琴聲跟舞者的動作融合,再加上柔美的燈光,給人一種優雅卻又不失俏皮的感覺。 第二場的「變(Changes)」是世界首演,也是今天三幕表演中我最喜歡的一幕,保羅泰勒採用「復古」的感覺來設計這整支舞,以60年代為背景,採用約翰藍儂等當時代知名歌手的歌曲來做為整支舞的音樂背景,服裝以華麗為主,呈現當時代的風格。一開場,雖然沒有五顏六色的燈光,可是從兩邊斜灑過來的光線,再加上舞曲,讓觀眾一眼就知道場景是一間舞廳,整支舞給人的感覺有點墮落、有點糜爛,可是卻又讓人不自覺地想跟著他們一起墮落、一起糜爛,但墮落糜爛到一半時,中間卻又突兀地插入一場舞,是睡夢中的小男孩,夢見一個像小精靈的人帶著他遨遊整夜,單純、童稚,不禁令我回想起我的童年,在我們準備睡覺時,媽媽總是會用音響撥放童話故事,直到我們睡著,這種溫馨的感覺跟前面形成一種極大的反差。到了後段,場景又回到奢華糜爛的舞廳,呈現一種反差、對比的感覺,保羅泰勒編的舞大部份都取材自我們的日常生活,我想他想表達的,或許是小時候純樸可愛的小孩,經由整個社會的洗練,被汙染、學會墮落,變得不再純樸可愛的感覺。套用華盛頓郵報中的一句話「保羅泰勒以一目了然的舞蹈形式捕捉一個時代,然後將它巧妙把玩,變成對大眾及其生活的評說。」 第三支舞,「普羅米修斯之火(Promethean Fire)」,保羅泰勒讓舞者必須使用大肌肉群牽引身體舞動,而不是像工筆畫一樣表現出精密的細節與紋理,當那所有舞者疊在一起形成一座塔的經典一幕,我只能用「嘆為觀止」來形容,不但沒有零亂的感覺,反而有種整體感的美。當它全部都用紅色的燈光灑在舞者身上時,在配合上舞者的動作,雖然不明顯,可是卻給我一種「掙扎」的感覺,就像我們在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挫折,而我們常常在挫折中掙扎,有些人力爭上游,也有些人自甘墮落。當整支舞到後面,燈光漸漸暗下來,呈現一種陰森的感覺,卻不令人討厭,反而讓人肅然起敬,引用紐約時報的一句話「它壯麗輝煌、莊嚴肅穆,並且進入了精神境界,顯而易見,它也是保羅泰勒編導的最佳舞蹈作品之一。」 這是保羅泰勒第三次來台灣表演,我覺得自己很幸運,有機會見到他們的表演,也很可惜沒有看到其他兩場表演,就算保羅泰勒今年已經高齡七十八歲了,但我想只要保羅泰勒的精神不滅,這個世界上就不會缺少具有爆發性的美麗舞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