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7日 星期二

看戲報告_拜月亭

小時候曾跟著爺爺奶奶看過幾齣傳統廟宇戲台上演的歌仔戲,那時候雖然看不懂,卻也知道自己不喜歡,因此到了現在,我還是甚少接觸傳統戲曲的部分,無論是戲劇或是傳統音樂,不過今天看過了這部浪漫的傳奇--拜月亭之後,我對傳統戲曲大大改觀,也讓我開始對它產生了興趣。 布幕一拉開,就給人一種驚喜,舞台的設計特別又具特色,以部分的圓弧階梯在舞台上形成一個特別的空間,可以是遠方,也可以是另一個不同的空間。最讓我喜愛的一幕,是男女主角在月下盟誓的那一幕,兩個兩情相悅的男女之間的甜蜜、對未來的憧憬,就在那一瞬間形成一種濃烈的情感,滲入觀眾的心,而且這一幕的呈現方式也頗有趣,以燈光來代表月光,雖然沒有真的看見月亮,卻也讓人感到月亮就在抬頭不遠處。 這齣拜月亭雖然是浪漫喜劇,可是我覺得它背後有許多無可奈何的隱喻在裡頭,在那個時代的男女,受禮教的束縛甚深,就算是在兵荒馬亂的動盪時代裡也難拋棄,而拋棄了,也難免遭受非議。兩情相悅要論及婚嫁,在現代並不是件難事,可是在那個婚姻講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裡,「兩情相悅」若沒經過長輩同意,就是一件不合禮教的事。 對觀眾來說,因為這是喜劇,所以最後的結局安排是歡喜大團圓,但同樣的事件如果發生在現實生活中,很可能就不這麼歡喜了,要是最後蔣世隆沒有高中狀元,這齣浪漫喜劇是否就成了悲劇?要是王瑞蘭跟蔣世隆都因為想為對方守身,而不願再次結婚,即使他們的新郎新娘就是彼此,他們永遠也不會知道,也不會有機會在一起。我想這就是戲劇與現實生活最大的差異,經過編劇安排,我們可以主導這齣戲是悲劇、是喜劇、是鬧劇、亦或是荒謬劇,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只能走一步算一步,沒有事先設定好的台詞動作、沒有安排好的劇情。 我喜歡這齣拜月亭,它改變了我對傳統戲曲的刻板印象,加入了許多現代的詞句用法等新穎的東西讓觀眾會心一笑,也顯得更加活潑有趣,我想看過這麼棒的豫劇之後,我會比從前更多加接觸傳統戲曲方面的表演,而且這是一種文化的保存與創新,值得我們去多加了解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