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7日 星期二

看戲報告_李香君

戲的一開始,沒有畫面,只有歌聲迴繞在劇場裡,當一個開幕式,讓我對接下來的戲的內容與演員的唱腔身段更加期待。戲開始後,讓我最喜歡的是他的舞台設計,一個大大的扇形的門,裡面還有一扇小的扇形門但方向上下顛倒,形成的畫面具有層次感又不複雜,而扇形的門讓舞台像一個盒子一樣,每當換幕或下一場戲要開始時,扇形會分開成左右兩扇門退向左右舞台,是個很可愛的設計。而上舞台的扇形是個窗,當做背景用,有些地方因應劇情需要也做投影在上面,增添畫面的豐富感。 除了扇形門外,舞台的設計上還有一個讓我印象深刻頗具創意的地方--可移動的小平臺,這些小平臺在每一幕都以不同的面貌出現,排列組合成家裡的路、階梯、宮殿的台階、桌椅……等等之類的,很有趣,而這些平台的形狀也經過設計,讓它們在呈現每一種面貌的時候都有特別的趣味在。 除了舞台的設計外,我也很喜歡這齣戲的一點是--感覺很新穎,因為再看這齣戲之前,我沒見過其他傳統戲曲的演出中有男女合唱,還有合音,唱到一半還會有抱來抱去等之類的非傳統戲曲身段的動作,我記得之前看過的傳統戲曲,一個曲目只由一個人唱,當他男女主角合唱,而且有的地方歌詞還不同,好像在唱時下的流行歌曲一樣,真的讓我覺得很有趣。而演員獨唱時的表現手法也有點特別,當男主角或女主角在獨唱時,其他在台上的演員都會斜面向後方,讓主角一人面對觀眾唱,除了有聚焦的效果之外,感覺也像其他角色在認真聽主角唱(但主角的位置假裝在上舞台)。 這齣戲雖然不似傳統戲曲一樣幾乎沒有舞台及道具,但有些地方還是用傳統戲曲的表現手法來呈現動作,例如有一幕是李香君的母親代替李香君嫁到某富貴人家,要上轎時,轎子不是真的做出一頂轎子,而是以加了兩根長桿的門簾代替,長桿是扛轎人扛的,而演員掀起門簾假裝跨入轎內後則躲在門簾後跟著扛轎人走。還有當李香君生氣時,砸東西在地上,這個動作也只是做丟東西狀,而非真的砸東西,這樣的表演動作則跟傳統戲曲類似。 除了台上的演員會唱之外,這齣戲還有一個類似說書人的角色,但他並沒有出現在舞台上,觀眾只聽得到他的聲音。通常他都是總結一個段落的結尾或者是訴說一段時間的過去,而劇情在這段時間裡發生了什麼變化之類的。 我喜歡這齣戲,因為他的舞台很有趣,而且跟燈光配合起來的畫面很漂亮,導演的表現手法又很新穎,不讓人覺得乏味,劇情內容雖然沒有太特別的地方,但也挺好看,雖然有點冗長,而李香君這個貞節烈女的形象也塑造得很鮮明,整體來說是讓人印象很不錯的一齣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