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7日 星期二
看戲報告_原野
戲還沒開始演,他的舞台就先吸引了我的注意,像岩壁一樣,但是奇妙的是看似不透明的質感卻能看透裡面放的東西—小提琴跟木頭的類似鷹架的東西,直到燈亮之後,才看出是一層一層的像是紗網上白膠水所做成的幕,形成的效果很特別,又像真的岩壁又能透視裡面的東西。幕啟時有一道測光從左舞台打出來在岩壁上,看起來就像陽光灑在上面一樣,畫面很好看。
剛開始因為口音的關係,演員講太快的地方聽起來有點吃力,但是以整齣戲來說我還蠻喜歡的,尤其我覺得裡面的陶俑很經典,在戲裡扮演的角色有時候是串場,有時候是道具,有時候是crew,而整齣戲的色彩也因為他們變的神祕詭譎許多。陶俑也有台詞,有時候說的是演員內心想說的話或者再重複一次他們所說的話加強台詞造成的氛圍,但大部份時候就只是和聲,讓戲多了悲淒的元素,尤其是到了最後一幕的時候,每個陶俑手拿長竹子,是竹林,但形成的恐怖詭譎氣氛讓人毛骨悚然,由其他們圍繞著男女主角進行像是某種儀式時,演員的悲悽吶喊加上儀式帶給人的恐懼感,讓我感受很深刻。
這齣戲的燈光我看到的就只用了白光與clear,但是我覺得還挺符合這齣戲的色調的,演員的演技還不錯,雖然感覺有點油。我最喜歡演婆婆的那位演員,因為她完全表現出了一個虐待媳婦的婆婆與非常保護兒子的母親的感覺,演到過份的地方還會讓我覺得很生氣呢!但是其中有一位拉大提琴的樂手是我對這齣戲感到有疑問的地方,因為這個樂手只有在某些地方出現在岩壁紗網後拉琴,還有一幕出現在舞台上,把紅色花朵撿走,她的衣服也跟這齣戲的年代不符合,讓我覺得它出現在舞台上有點突兀,不知道她的作用為何。
以整齣戲來說,我還蠻喜歡這齣戲的,尤其是舞台的設計,我覺得很精緻,只有在戲的最後陶俑一人拿一個輪子及燈假裝火車的地方我覺得有點突兀,在一個悲傷淒美的橋段出現,讓人覺得有點好笑,反而失去了該有的悲淒高亢的感覺。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