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7日 星期二

WSD世界舞台設計展—韓國行心得報告

Day1 出發到韓國首爾的第一天,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交通上,到達韓國時間也不早了,直接回飯店休息。當時正值H1N1流行之際,本來在台灣大家都各自準備了口罩,但因導遊的一句話「在韓國只有整型的人才戴口罩」讓大家都不敢戴,當下心裡有「難怪韓國的病例這麼多」的想法。 很巧的是我們剛好與V6乘坐同一班班機到韓國,出機場時一堆的fans排列在眼前,班上跟學長還有人故意假裝是V6的其中一員引來不少尖叫聲,真有趣!我們的飯店坐落在郊區,離首爾有一段不小的距離,這也是之後兩天的一些不足之處—花太多時間在通車上。其實挺喜歡這間飯店,可惜我們到的時間有點尷尬,更適合得應該在冬天,沒有雪的滑雪場看起來有點怪異。 韓國飯店的房間跟台灣很不一樣,是跟日本一樣鋪床墊跟棉被在地板上。而且因為韓國冬天較寒冷,地板下還有類似炕的設備,增加室內的溫度。每間房間內設有一個小小的廚房,而這也是台灣飯店沒有的設施,它讓整間房間變得很居家,我想這跟韓國人家庭觀強且重視家庭生活,以及喜歡自己煮食來吃有關吧。 晚上從在韓國滿街都看的到的全家便利商店買了些食物,有幾個發現:一、韓國的零食口味跟台灣不太一樣,偏甜。二、韓國的飲料包裝都走可愛路線,讓人忍不住買了一堆然後帶了一堆垃圾回台灣。三、店員跟服務生的英文都不太好。在韓國一定要試的是有名的香蕉牛奶以及辛拉麵,辛拉麵臺灣也有,但回台灣買來吃後發現口味還是有差別,而且韓國人喜歡用鍋蓋吃泡麵,再搭上扁扁的長銀筷真的有強烈意識到自己在韓國了!! Day2 美好的早晨第一個讓人感受到的是寒冷,剛入秋的韓國氣溫跟入冬的台灣差不多。早上的行程是去一個公園參觀韓國傳統的建築物及童玩之類的傳統民間藝術,可以看到韓國傳統民宅的建築形制與格局,還看到了在韓劇「大長今」裡出現的類似的場景—醃漬泡菜、蘿蔔用的大缸。覺得韓國傳統建築跟中國的傳統建築沒有差太多,最大的差別在屋內,韓國跟日本一樣都是類似榻榻米的地板,在屋內是要脫鞋的,也沒有椅子,就或跪或坐在地板上。 接下來我們還去了青瓦台—韓國的總統府。青瓦台顧名思義,屋頂是用輕色的瓦片建造而成,雖然不能進去,但在外面遠觀也感覺到它的壯觀,可以想像裡面有多麼華麗。最引人注目的反而不是這些建築,而是警察,我覺得他們的便衣警察真是太逗趣了!統一穿的是運動裝加上直排輪鞋,而且各各身材不錯長相不差,猜想是特地擺出來給觀光客觀賞的。還有穿黃衣的女警,負責指揮交通,女警反而嚴肅,是不給拍照的,精緻的妝容,面貌姣好卻不帶一絲微笑,待在路中央的玻璃盒子裡制式的指揮交通,像個機器娃娃一樣。 中午導遊帶我們去吃石鍋拌飯及韓式火鍋,發現韓國的小菜也是一門學問呢,每種菜代表每種不同的顏色,陰陽五行都具備了。而且辣與鹹真的是韓國食物兩個不可或缺的味道,與醃漬物多易於保存過冬的傳統生活習慣有關吧。 下午,我們到韓國的美術館(或博物館?),因為正值他們的館慶,有許多韓國傳統戲劇的表演。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講述韓國傳統神怪故事的舞台劇,很多元素都跟中國傳統表演藝術有關,例如:舞龍舞獅。樂隊所使用的樂器也跟南北管相似。因為是露天的舞台,所以沒有燈光加強畫面的力量,不過戲演的時間正值午後,陽光照射在舞台上形成的線條與形狀讓這齣戲增加了特別的味道。還有一個發現是,他們的傳統戲劇似乎融入了許多民間表演藝術的元素,除了舞龍舞獅之外,另外像雜耍、相聲、驅鬼祈福儀式般的舞蹈等等,在戲劇裡都看的到,而不只是存粹的「戲」的演出。古老的東方劇場形式沒有語言,加上每個動作都經過計算,精準到位,使形成的每個畫面都是準確而神聖的。 Day3 早上,我們接近中午才出發,導遊先帶我們去吃道地的韓國烤肉,用生菜夾上以銅盤烤得微焦的肉片,不用吃太多其他東西就覺得很滿足了。吃完飯後還跟朋友一起去逛了一下附近住家的小巷子,很寧靜、很融入當地生活的感覺。接下來我們就出發前往這次韓國行的重點了—WSD世界舞台設計展。地點位在鬧區,我們先去看了一場演出—從儀式到劇場的創意,舞台設計是維文老師。我很喜歡這齣戲的畫面,舞台上一條長長的白色佈景造就了許多的可能,舞者牽動著、拉扯著都在舞台上形成許多不同線條與形狀,在加上燈光打在白布條上形成的畫面美得不可思議,而柔軟的布有時隨著舞者的動作擺著、晃著,形成的波紋也造成了另一種效果。這齣戲給我的感覺是融合了傳統與現代,看到了台灣民間的八家將、中國傳統戲曲的臉譜、水袖,但戲的舞台、燈光及表現手法又是那麼新穎,很有趣。 接著我們先去看服裝設計展,我很喜歡這一件,雖然我不知道這齣戲是什麼時代、什麼背景,故事是怎麼樣的一個故事,但是用領帶來做一件小洋裝我覺得頗有創意,本來是一個男性的形象代表的東西,卻因為運用手法的不同而成為一個女性的形象代表,領帶下方的形狀剛好成了這件洋裝下擺的造型,這件衣服讓我印象頗深刻。 還有這一組,同樣的,我也不知道這齣戲的時代、背景、情節,但是服裝的線條以及顏色的搭配我覺得簡單而美麗,兩件衣服中間將這兩位角色連結起來的黑色格網,我猜這她們兩位應該是有某種密不可分的關聯,或者是孿生姐妹、或者是某種關係的主僕…….等等之類的,而且應該是嚴肅或陰暗的戲。 而舞台設計的部分,讓我在他面前駐足最久的就是中國的「唐琬」,我原本不知道原來他就是這次的舞台設計冠軍,是直到回台灣後上課聽老師提起才知道。我會喜歡他的舞台,是因為看第一眼就覺得他簡單而精細,舞台上的東西不多,但似乎每個部份都有他存在的重要性,簡單的紅白黑搭配卻一點都不顯單調,反而有淒美的感覺,讓人雖不知道這齣戲的劇本也猜得出這是個淒美的愛情故事。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景,背景的雲是簍空的景片,旁邊有淡淡的灰色,顏色就把故事的哀愁呈現給觀眾了。這一景只用到黑白灰,給我愁苦的感覺,我猜這一幕應該是男主角一個人在訴說哀愁苦惱。迴廊樑上的雕刻很精細,呈現給觀眾的感覺簡單而美麗,沒有用過多繁複的線條來呈現中國傳統建築精細複雜的裝飾,舞台上其實很空,但是卻不讓人覺得很空虛,反而更表現出這齣戲的悲慘,他利用的很多元素都很清楚就告訴觀眾這齣戲的走向,例如梅花樹枝,上面只有小小兩朵梅花遙遙相望,那麼美麗卻又無可奈何,似乎在象徵著男女主角的愛情。簡單的桌子凳子及後方圓形的水墨畫重複出現,以及簍空的線條都直接把劇本的感覺呈現在觀眾面前了。 看完這些展後,因為剛好有一個法國服裝設計師在附近開展,經老師的推薦後我們也去參觀,而且令人印象深刻。不是時裝,幾乎都是小孩子的尺寸,由同一種款式—古代歐洲貴族王子穿的衣服去做變化,有不同的材質、顏色、風格來玩,是會讓人覺得驚艷的一個展。 晚上,導遊帶我們去東大門及女人街,跟台北東區差不多的感覺,就是逛逛街吃吃東西,不過值得推薦的是小吃,辣炒年糕及薯條熱狗都讓人想再去韓國吃一次,而且很特別的一個地方是,他們的小吃攤必須站在攤位旁邊吃完再走,跟台灣邊走邊吃或攤子旁設有坐位坐著吃很不一樣,我跟朋友站在攤子旁吃時還覺得有點好笑呢! Day4 一大早我們就帶著鼓鼓的行李箱準備回台灣了,這次的韓國行雖然有因為行程及跟導遊之間的認知問題,以及台灣方面旅行社的服務不好產生一點不愉快,不過我們平安回台灣了,也看到一些演出及展覽,也有玩得愉快的地方,所以之於我這次韓國行還是快樂的地方比不愉快的地方多,可能是因為我第一次出國心理上比較多興奮,一些手續行程上的事也比較不懂吧,雖然回台灣後聽到很多抱怨與批評,可是當我在看照片時,回憶起的都是美好的愉快的事,我覺得這樣就夠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